樂活台灣-台灣新工作地圖,在地就業
愛台灣 2009/07/05推動樂活台灣已經快一年了,最近看到商業週刊出的一個專刊,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,樂活台灣的終極目標,就是建構一個平台,讓白領能夠回鄉,讓極度的產業不均衡,能夠透過白領回鄉發展,縮短城鄉的落差,同時也能夠創造在地更多的就業機會。
商業週刊-台灣新工作地圖,在地就業
朋友是高雄人,在高雄讀書、就業、結婚、生子。他常抱怨,打開雄中畢業紀念冊,數一數他們班50個同學,只有7個留在高雄發展,其中還包括3個繼承家業,其他的,全都到外地討生活去了,「因為故鄉工作機會不多」。
這是過去大台北地區以外縣市共同的問題。但現在,情況似乎有點不太一樣了。返鄉就業、在地就業,已經是一種新選擇。
金融風暴驟襲,工商業繁榮的都會區、過去一枝獨秀的科學園區,處處都有緊縮、裁員、精減、放無薪假的例子。相對的,政府為了振興經濟擴大內需,在各縣市投入上千億經費,改善基層軟硬體建設,且提供各種短期就業機會。
在一推一拉之間,人才從都會流向非都會區,「回鄉打拚」變成一種積極作為,而非消極的退縮行為。但是,回鄉工作,不是只能種田或開民宿,如果能善用自己的能力和專長,懂得跨界整合,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工作機會就會出現。
所以,必須先探索一下故鄉現在的經濟藍圖,了解中央及縣市政府投入多少經費正在發展新興產業,才能從中找到你的新「工作地圖」。不過,更新的創業、就業趨勢,是「跟著人潮走」,看準國民深度旅遊市場,以及龐大陸客來台商機,將各縣市獨有的文化風情和自然美景結合,用創意發展知識經濟。這種「軟實力」可以長線經營,而且沒有市場飽和的問題。
不管景氣如何循環,只要能確保各縣市的核心競爭力不流失,返鄉就業不僅可以創造新的經濟模式,更可以讓家庭的社會支持系統更完備,不失為一種值得鼓勵的新價值。
再以高雄市為例,因為舉辦2009年世運,政府也有意平衡過去「重北輕南」政策,5年來,中央、地方共投入近百億經費建設大高雄,不僅捷運通了,大型購物中心進駐,世運主場館興建更請到日本設計大師伊東豐雄參與,讓高雄的國際能見度提高了,周邊相關產業也跟著發展起來。
在縣市經濟體質調整後的現在,回鄉打拚正是時候!